找到相关内容882篇,用时4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本法师答:带业往生净土者,是否以后不受果报?

    往生后即不受果报,若不受果报即是邪见也;若不受果报,因果(梵语hetu-phatu)即成天方夜谭了!要明白,种何因必得如是果,因缘际会,果报即现前。   只是证成果位的圣者,受果报,心地不动,不...  本法师答:往生净土后不是意味有债不必还,犯杀盗淫妄不受报,若如此观念是邪见错误的;往生到极乐净土,是因为净土环境好(依报庄严),师资阵容、同参道友殊胜(正报庄严),在彼极乐净土好修行 ,其道心...

    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1034412918.html
  • 东禅平安灯会初二举行全民阅读书展及素食博览会开幕

    7时,马来西亚佛光山总住持觉诚法师在文化表演前向大家开示,下午一场狂风暴雨恐怕把一些人吓坏了,如同人生一样,偶尔一阵风一阵雨,令我们的人生失去了方向。因此,一定得学习无论遇到任何困境都要不动,才能...

    佚名

    |开幕|素食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9/01/15181434749.html
  • 落叶

    著一切万物,万物生、住、异、灭,究竟又回归这片大地,它曾为自然的兴化焦虑过吗?落叶是多是少,皆是大自然兴化之理,大地始终不动。而为一地飘零焦急的,是扫地背后的这念心。”  “这片心地,能随时开展,不动,安稳地吩咐落叶一个归处,这就是又快又好的扫法。如果只是追逐著掉落不停的落叶,终究会迷失在忙乱的帚间;以为很努力在扫了,落叶却仍散落在心地的某个角落。”  清澄恍然有些明白了,“清澄还以为您要...

    见潇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70047556.html
  • 问:是否不该计较他人的伤害?

    甚至因此造下种种罪业。你固然有涵养,能够不动,却使对方痛苦不堪,这也不是真正的慈悲。在《瑜伽菩萨戒》中,如果有人冤枉菩萨,而菩萨不作澄清,不去消除对方的误解,也是一种犯戒行为。当然在对待不同情况时,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082977845.html
  • 济群法师答:静坐时如何静下心来?念起时是否要用力压住?

    妄想到来时,我们只须以正念观照它,不为所动,不随之跑,就是修行的功夫。真正的“静”,并非什么念头都没有,而是不随境转,是不取于相,不动。 ----------------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静坐时如何静下心来?念起时是否要用力压住?|济群法师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084377860.html
  • 嘉扬彭措仁波切答:如何修行才能达到真心离念之境界?

    嘉扬彭措仁波切答:要想达到真心离念的境界,必须要修学见性之法门,禅宗、密宗等。首先还要寻访一位已经见性的师父而做为依止,依师父之教导修学,方可达到真心离念的境界。若是在密宗里,则可以通过依止上师而获得证悟,亦可以通过听闻上师之见性窍诀而证悟,这是密宗的不共方便,其它宗派没有。 真心离念,其实就是使自己万缘放下,令真心自显,真心本来离念不动,只是众生自己不觉知而已。倘若真能做到万缘...

    嘉扬彭措仁波切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8/09240789586.html
  • 月溪禅师答:法师所讲大乘用功,与参话头有何差别?

    本来不起念,不动,念佛不念佛与此人了不相干,二六时中,向身内识取本来佛性,识来识去,因缘时至,囫的一声,无始无明一破,豁然贯通。参本来面目在那里,宜先明白,起念是见闻觉知,不起念亦是见闻觉知,空无所有是无始无明,本来面目不动,向无始无明识取,识来识去,因缘时至,囫的一声,无始无明一破,豁然贯通。参万法归一,一归何处,宜先明白,所谓万念从见闻觉知起,三界唯心,万法唯识,心指见闻觉知,识指认...

    月溪禅师

    月溪禅师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3415910943.html
  • “道”是什么?

    ,无声无息,无作无为、不动。你不可能见到它,也不可能找到它。它在万事万物之中,万事万物皆是它的自然流露。它清静无为,不动。但又能通过万事万物显现出它无穷的妙用。万事万物无处不在,真我本性也无处...平等无分别、无我无他、不动。  悟道如同品茶,别人品茶(开悟)后,无论怎样给你描述,你还是不知道此茶(悟道)是什么滋味。只有亲自去品茶(证悟)。当你品过(开悟)之后,第三者依然不知道茶的滋味,也必须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21556785.html
  • 说金刚经中的四句偈与“无住生心”

    就要注意金刚经所说的:不生法相,无住生心。非要认定一个四句偈不可,就是自己生了法相!所以说都不是。这才是“不取于相,不动”,才能讲四句偈。  有为法与无为相对,无为就是涅槃道体,形而上道体。实相般若就是无为法,证到道的那个是无为,不动;有为的是形而下万有,有所作为。一切有为法梦一样,幻影一样,电影就是幻。泡是水上的泡沫,影指灯影、人影、树影等。佛经上譬喻很多,梦幻泡影,水月镜花,海市蜃楼...

    慧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75262397.html
  • 月溪禅师答:小乘、中乘、大乘、最上乘,慢慢的说说。

    宗旨,佛性不动,遍满虚空,充塞宇宙,叫做常寂光净土,将来世界坏,佛性常寂光净土都不坏。最要紧的,佛性是离四句、绝百非,四句者,即有、无、亦有亦无、非有非无;假如见佛性,佛性是不动,&ldquo...不动,不是空的,“亦有亦无”是见闻觉知脑筋染缘净缘的作用,忽有忽无,佛性是常常不动,与忽有忽无了不相干,“非有非无”是无始无明空无所有的境界,佛性...

    月溪禅师

    月溪禅师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3360910939.html